实训室简介
传演实验实训室
传媒与演艺学院教学实训中心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建立具有传演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沉浸式学习”导向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特色,通过务实求真的细致工作实现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新突破。
传媒与演艺学院实训中心成立于2004年,经过不断的建设发展,实验室规模进一步扩大。现有实验室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等总价值3000余万元。根据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传媒与演艺学院实训中心设有:艺术楼一楼附楼1间音乐厅、3间多功能厅、1间黑匣子剧场,艺术楼二楼8间表演教室、1间4K全媒体演播中心、1间融媒体传播实验室、1间照明技术与灯光实训室、1间虚拟演播厅、1间电竞直播间、2间非线性编辑实验室、4间录音间、1间录音棚、4间摄影棚、1间MIDI实训室,共计30间实训室。为我院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学、表演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课外实训、毕业设计、作品创作、教学科研各个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实训中心为实训教学提供基础设备、实训环境、教学辅助,所承担的主要课程有:主持与出镜、电视节目制作、实用电视新闻、视听语言、短视频创作、影视音乐、图片摄影、综艺节目主持基础、摄像与剪辑技术与艺术、表演片段训练、等77门课程。
实训中心是我院本科实训教学的重要平台,实训室的建设与目前媒体行业实际使用平台相接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
(一)综合演播厅
综合演播厅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日制作的常規基地,除了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嘉宾、主持及演职人员在里面进行工作、制作及表演。
(二)多功能厅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多功能厅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和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并且可以根据要求配备会议讨论系统和投票表决功能以及会议电视系统。它由大屏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和中央集成控制几大部分组成。
(三)小剧场
小剧场既是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接受艺术熏陶的車要场所也是学校办学精神和环境氛国的集中体现,作为传媒与演艺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办学理念,培养艺术人才有看重要作用。小剧场作为师生教学、排练、演出以及学生舞台心理素质训练必不可少的场所。
(四)数字放映厅
数字放映厅由放映系统、音响系统组成,是教学放映和各种大型活动、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现场可容纳观众200余人。为小型话剧、表演学院及其他系院的毕业大戏、彩排、会议等提供了专业场所。
(五)摄影棚
摄影棚为传媒与演艺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的《图片摄影》《影视摄影》课程提供实践教学的设备、环境。同时为艺术学院其他专业等课程的教学提供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图像拍摄技能奠定基础。
(六)录音棚
录音棚是为了创造特定的录音环境声学条件而建造的专用录音场所。主要为传媒与演艺学院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音乐表演等专业提供了专业级的教学与实践场所,为学生们对于影视声音的制作、拾音技巧的锻炼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七)虚拟演播室
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为传媒与演艺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导播课程、摄像课程以及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出镜主持课程提供专业实践场所。
(八)电竞直播间
电竞直播间集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以及电竞赛事直播功能于一体,为传媒与演艺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多个课程开展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电竞直播间的建设也紧跟传媒行业发展,为学生们之后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灯光实训室
灯光实训室能够基本模拟新闻演播室和综艺演播室的演出布光,通过实训室的模拟布光,让学生掌握了舞台分区布光、三点布光的要点,掌握了面光、耳光、侧光、轮廓光等具体光位的造型特点以及与服装、道具、化妆的有机配合。
(十)4K全媒体演播中心
4K全媒体演播中心为传媒与演艺学院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艺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实践场所,也为4K超高清节目制作所需岗位的人才培养提供实验条件和重要实践基地。
(十一)融媒体传播实验室
融媒体传播实验室由全媒体新闻报道教学区域、智能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区域、4K高清实景与虚拟演播室教学区域和专业音频制作教学区域四部分组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专业高端的学习和实践场所,也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全媒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一个沉浸式的教研基地。
(十二)表演教室
表演教室备有完备的灯光,音响及各种道具,是表演专业表演、台词课教学,表演实习、小型演出、观摩教学等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场所。
(十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简介
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隶属于传媒与演艺学院教育实训中心,地点位于艺术楼二楼,共有学生用机60台。实验室主要面向广播电视等专业的学生,用于电视编辑与制作、视听语言、广播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等课程的实验教学。非线性编辑是 直接把录制好的视频、音频素材经计算机硬盘以帧或文件的方式迅速准确的存取并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最佳的电视节目。满足目前标清和未来高清的视频制作教学需求。
文法实验实训室
一、弘博书院
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历年来坚持“三个要素,三位一体;两个层面,合二而一”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三个要素,以智能层面和人格层面两个层面共同建构人才培养的目标。为践行这一人才培养的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逐步探索“书院制”的辅助培养方式,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2013年10月汉语言文学专业“弘博书院”正式授牌成立,意在思考和探索现代教育体制与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体制结合的可能性,并从中研究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学校课程制和课外书院制两个维度受到陶冶。弘博书院尝试将现代大学人文学科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目标,承袭古代书院制度中突出的优点,如独特的学术风格与教育风格,学科融合、重视综合性,灵活、自由、开放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学术思想自由、发扬个性,自主研习、教师指导、讨论,重独立思考与领悟、崇尚创新等,不断探索“学院与书院互补,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两者的融合,试图走出了一条“复合型教育体制”创新发展之路。
1. 现有组织形式
学生根据专业方向、学习规划、个人兴趣,自由组建学社。学社实行自主自治原则,订立组织管理章程,学社负责人实行民主选举;各学社社长组成理事会,统筹协调书院各学社的活动。各学社以读书、研讨、习作、考察等为主要活动内容。每学期订立活动规划,负责成员的成绩考核和学分登记;理事会组织各学社参加年度学术文化论坛,负责编印书院院刊、集刊等。由学院教师担任各学社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规划、拟定读书计划、进行专业指导、为学生开设讲座、参加讨论会等。制定并完善书院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学术文化活动体制,建立学社的考核制度和指导教师责任制度。
2. 现有架构与规模
弘博书院自成立以来曾有两次改制,下设学社数量有所变化。自书院成立以来至2019年9月,形成了30个学社。2019年9月学院对书院进行改制,学社数量由30个变为了26个,一直运行至2021年9月。2021年9月,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指导教师数量的增加等,弘博书院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社进行了再一次的改动,目前,弘博书院下设下设涉及语言学、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秘书学、新闻传媒、艺术、书法等领域的学社共65个。自弘博书院成立以来,定期开展“毓秀杯”文学大赛、读书节暨读书奖评选、“寻径”大学生学术文化论坛、三笔一话教师技能大赛、汉字书写大赛等大小型学社活动,出版7期《弘博》院刊,多期各学社社刊。弘博书院目前所实行的制度为书院院长负责下的学生自治组织制度,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并指导社团活动。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 改建情况综述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点,受成都文理学院委托,3位专家对成都文理学院弘博书院实训室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形成意见如下:一是进一步明确书院建设项目的定位,挖掘其思想性。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书院建设项目的功能,聚焦其实用性。三是要进一步明确书院建设项目的对象,提升其开放性。四是要进一步明确书院建设项目的设计,提升其整体性。
2022年5月20日,董事长刘学民、校长喻洪麟、党委书记高华锦等学校相关领导组织关于文法学院弘博书院、艺术学院实训室建设的二次论证大会,艺术学院院长张国平、文法学院弘博书院负责人饶文华等出席会议。会议对文法学院弘博书院的建设进行了再次论证,学校相关领导和基建处给予了建设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基本明确了建设方案。
2022年6月13日,学校相关领导和基建处负责人组织开展弘博书院建设协调会,文法学院院长徐学东、弘博书院负责人饶文华出席。会议对弘博书院的具体建设进行最后的协调。会议基本确定了弘博书院的建设方案,即将开始动工,计划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升级改造,待改造完成后将形成一个建筑面积798m2、用房面积460m2、拥有六大功能区的多功能书院。
二、法学实训中心
法学实训中心(以下称“中心”)和弘博书院同隶属于大文法教学实训中心。法学实训中心是集法学教学实训室、模拟法庭、知识产权大数据实验室、版权研究与保护中心四个实训室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中心面向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依托中心,文法学院打造出多门法学实训特色课程。
中心的教学定位是:以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立法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激励学生关注法律实务,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建立以“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法律思维、陶冶法治精神、培育职业道德”为内容和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以法律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导向,以法学实践教学基本规律为依据,结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心软、硬件设施,构建起真正与法学实践教学相匹配的由专业基础型、综合应用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三个部分组成的实训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课程体系内容安排如下:第一个层次是基础能力培养体系,包括证据收集和利用、庭审观摩、案例诊断等;第二个层次是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包括模拟庭审实训、民事法务实训、刑事法务实训、行政法务实训和非诉法务实训等多种综合性模拟实训;第三个层次是实务工作能力培养体系,包括法律咨询、项目调研、非讼案件调解、协助案件调查和辅助代理案件等。
中心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
第一,启发式教学法。全部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教师提示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通过模拟案件情况或虚构案情,扮演不同的角色等方法,自主完成整套实验过程。
第二,团体式教学法。在中心广泛采用组建团体和分组的方法开展实验。
第三,模拟教学法。以模拟审判、模拟仲裁、模拟调解、法律服务等为教学内容,由学生扮演法律工作者的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开展合作或对抗,推演法律运行的过程。
第四,实践教学法,即社会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走向街头,走进社区,进入公检法、律所、公司等实务机构相应岗位进行观摩实践,通过法律咨询及服务、参与实践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方式,展开具体的法律实践教学活动。
中心由高水平和高职称的教师牵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包括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和日常专门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他们经受专业训练,具备“双师型”素养,特别是从法律实务部门聘请的业务好、素质高的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及律师在内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组建成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队伍结构合理、胜任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
中心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不同实训室行使各自不同的主要功能,根据各实训室的功能配置齐备的软硬件设施,如模拟法庭按真实法庭标准配置设备,含证据展示、庭审记录、语音采集、法庭座椅、智慧大屏等设施设备,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等。
中心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院系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实验室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实验室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领导体制,中心的人、财、物由学院财产管理员统一管理,中心主任负责统一支配和调度,各教研室或教学辅助人员协助具体落实教学任务。综合性实践教学任务由法学教研室协调实施。中心按照实训教学体系的编排,由法学教研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
中心也承担一定的法学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在校地、校校、校企合作中,加强校校之间交流,以及学校与地方法制部门联系,共同开发研究横向课题。此外,以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法学实践类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相关课程软件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法学实践的软实力。
表1 法学实训中心分布情况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性质 |
楼栋 |
楼层 |
门牌号 |
面积 |
容量(人) |
1 |
模拟法庭实训室 |
实训室 |
行政楼 |
1 |
A-121 |
90 |
40 |
2 |
法学教学实训室 |
实训室 |
行政楼 |
1 |
A-128 |
108 |
70 |
3 |
知识产权大数据实训室 |
实训室 |
行政楼 |
1 |
A-117 |
90 |
70 |
4 |
版权研究与保护中心 |
办公室 |
行政楼 |
1 |
A-124 |
90 |
30 |
1.知识产权大数据实验室(行政楼A117)
知识产权大数据实验室是相关课程教学和培训开展的场所,在知识产权信息与信息利用、专利检索分析、知识产权大数据安全等方面锻炼学生能力,按照相关教学要求和目标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软件,满足学生掌握基础实训技能的需要。目前主要承担课程有: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双语)、经济法、合同法、法律逻辑学、法理学、国际经济法、商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物权法、人格权法、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刑法分论等。
2.模拟法庭(行政楼A121)
“模拟法庭”的建设参照了现代法院的真实场景设置。模拟法庭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了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中,模拟法庭教学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举办模拟法庭审判活动,让本校师生了解法庭审理案件的整个流程和细节,使法学专业的同学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务实操作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师生领略法律的魅力。主要承担课程包括: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案例分析、民事案例分析、行政案例分析、行政诉讼实务模拟、国际经济法、民事案例研究、律师制度与实务等。
3.版权研究与保护中心(行政楼A124)
本实验室主要承担办公和研讨任务。实验室分为两个功能区:一是办公区,主要用于法学教学实训中心人员办公使用,存放与工作相关材料档案;二是研讨区,主要用于办公人员日常工作研讨、会议交流、教科研项目研讨等。
4.法学教学实训室(行政楼A128)
法学教学实训室是以法律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导向,以法学实践教学基本规律为依据,结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赖中心软、硬件设施,构建起真正与法学实践教学相匹配的由专业基础型、综合应用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三个部分组成的实训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承担课程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侵权责任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Ⅱ、证据法、法律职业伦理、人格权法等。
法学实训中心自交付以来,多用于行课。在行课之外,中心下属实验室还积极承担学生活动的开办。
在行课方面,模拟法庭法庭配备了如下(如表2所示)模拟诉讼软件:一方面方便科任老师通过仿生软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诉讼平台,“脱虚向实”式进行学习,将所学知识通过模拟诉讼软件进行运用。此外,为保障软件的正常使用,模拟法庭还按照法院式布置进行打造,为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式学习和实践。
表1 模拟法庭在用软件(平台)
1 |
软件 |
模拟诉讼平台软件 |
1 |
套 |
|
2 |
书记员笔录控制系统软件 |
1 |
套 |
|
|
3 |
庭审信息发布系统 |
1 |
套 |
|
|
4 |
庭审资源管理系统 |
1 |
套 |
|
在教学活动和赛事方面:模拟法庭(A-124)作为2021-2023年四川省模拟法庭大赛成都文理学院参赛队的日常训练场地,助力2021年四川省模拟法庭大赛成都文理学院参赛队取得两名2021年四川省模拟法庭最佳辩手(每年仅两名)的佳绩,2022年取得优秀团队奖,优秀辩手奖。同时,也作为2023年四川省“学宪法、讲宪法”比赛训练活动场地。
2022年4月18日,由文法学院模法律协会举办模拟法庭比赛在模拟法庭(A-124)成功举办。
2023年5月,第一届“文理杯”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在模拟法庭举办。(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法庭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