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文学类教师何为? ——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4月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主题教研活动
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全体教师于4月10日晚19:00在腾讯会议上围绕“数字化时代,文学类教师何为”主题,开展教研室4月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主题教研活动。
蒋瑜主任指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文学类教师教学改革变得迫在眉睫。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习近平主席新质生产力“公开课”的重要论述,结合《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相关内容展开,高校中的文学类教师必须建立以专业教学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育人新逻辑,教研室全体教师应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积极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参加各类数字化技能、数字课程资源培训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谢荣萍副主任指出,高校教师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创造出更多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蒋主任强调,专业教学依然是核心,数字化赋能是支持手段,老师们不应本末倒置,盲目跟风。参会老师们一致认为需要建立更多的交流平台,寻求教师研学共同体、教育技术专家、教学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丰富文科类教育教学资源,这些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从而真正让数字化技术在文科类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上,刘文副主任分享了自己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经验,建议青年教师结合时下的教改前沿,顺应大数据时代,关注新文科趋势,坚持长期点滴的积累,临时凑不如先从零做起。刘主任不仅结合自身参与课程建设的经验,详细介绍了高校课程建设的成效,而且深刻剖析了当前课程建设的目标、发展趋势以及学校工作的新要求;还结合课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对于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团队、如何建设课改、如何拓展课程资源等进行了全方面的讲解。整场分享会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既着眼于课程建设发展规律,又把握住了课程建设重点问题的突破口,层层递进,步步生成,引发了教师们热烈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