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书院制”培养模式研究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历史悠久、学养厚重的传统学科,历来重视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随着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再加上本专业的教学规模逐年加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专业化的课程设置较为严谨,但使得学科界限分隔狭窄;课程体系模式化、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特色;以学习教材、课堂讲授为主,多为单向度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实践、实训相对较弱等等。为了适应新时期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书院制”培养模式的研究正是为了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下,探索新的模式。使之既能符合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贴合学生的学情,具备可操作性。又能实现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1.探究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与“书院制”培养同时进行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书院制的新视野下突破单一的学科视野,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建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更为开阔的学科视野,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2.寻找传统专业、传统学科、理论课程的改革与转型路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占比较大的传统和理论课程开设,一方面必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要上好、上精,需要学习、吸收新兴学科、新兴技术的成果和传播优势,另一方面应着力加强实践、实训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占比,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实战水平。
3.依托“书院制”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学生技能培训的新平台,推进专业的建设、提升。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数据信息分析技术、新行业标准等融入其中,真正做到让学生“能上手”、“会运用”,将未来职业生涯的要求前置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之中。并以此为依托,推进专业本身的内涵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