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实验中心2020年年度工作报告

 

 

  一、引言

  文科实验中心在校董事会和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心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以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切实调整工作思路,推进教学改革,改进教研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心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中心教职工同心协力,努力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现将中心年度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二、主要工作回顾

  实验教学与管理

  本年度,文科实验中心共承担了3个学院的25门课程实验教学任务,累计完成实验教学学时达11700小时。我们注重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通过学生反馈和同行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实验室建设与维护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新增了2个实验室,并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我们还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科研与技术服务

  文科实验中心不仅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工作。本年度,我们为2个科研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协助完成了1项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本年度,共有X名教师参加了专业培训,12名教师在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2门创新实验课程,并组织了4次创新实验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工作亮点

  实验教学改革

  本年度,我们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了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实验设备,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效率。

  科研成果丰硕

  在科研方面,我们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实验室设备老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分配,确保各学院和课程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均衡。

  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加强与校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宽科研和技术服务的领域。

  其它工作情况

  一、加强党建引领

  (一)强化政治学习

  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政治学习。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为中心师生作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精神》专题报告。

  组织教职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师生的各类政治学习。

  文科实验中心党政举办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比如党性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二)抓好组织建设

  2020年共发展党员80名。在2022-2023学年度“两优一先”表彰中,文科实验中心党总支、文科实验中心学生四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名老师和学生党员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接受教学评估

  (一)组织、动员工中心教职工积极参加迎评工作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文科实验中心召开了多次评估工作会和整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中心上下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评估工作中。特别是在评估期间,教职工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有不少教师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工作。

  (二)做好试卷、论文及其他迎评资料准备工作

  中心教职工根据教务处的指导和要求,对近三年的数千份论文和上万份试卷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整改。

  对七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和41个观测点的相关资料,组织专人专班一一对应落实。中心教职工积极配合,按时按质完成了各项资料准备。

  (三)自查、演练与整改工作

  根据评估要求,特别是针对2022年10月四川省教育厅评估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文科实验中心组织教职工,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整改。尤其是在提升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下功夫,通过组织老带新、磨课、示范课、教学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接受评估

  4月18日上午和4月19日上午,文科实验中心接受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张朝意教授、东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郑家茂教授对文科实验中心工作以及弘博书院的检查、访谈。文科实验中心的工作得到两位专家的充分肯定。

  三、加强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能力。今年文科实验中心新晋升教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教学教研室被评为优秀教研室。

  (一)加强培训

  围绕学校《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2023年度教职工培训计划》文件精神,通过学校集中专项培训、外出学习交流、专题专项培、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全体教师进一步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熟悉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除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外,文科实验中心鼓励教师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10余人次.

  比如:

  1、7月21日至22日,许静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生态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研修班。

  2、8月14日,文学专业唐小琴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校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修培训学习并顺利结业。

  3、9月11至15日,法学专业梁丹参加由深圳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在扬州举办的2023年成都市人大法制和监察司法系统履职培训班学习。

  4、12月1日至7日,文学专业向秋婷老师参加于青岛航空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短视频七天魔鬼训练营》。

  (二)教师教学比赛获奖

  今年我们加大了教师参加各类比赛的力度,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取得了可喜成绩。

  1、曹佳丽、杨娟分别获得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副高组三等奖。

  2、曹佳丽、杨娟、张玉萍分别获得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正高组第一名、副高组第一名、讲师组第三名。

  3、陈越在本年度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4、张玉萍,获中国核心素养研究中心“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征文评选一等奖。

  5、在四川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暨第九届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辅导员丁兰荣获优秀奖。

  6、谢荣萍在全国“绚丽年华第六届美育教学成果展”中获得教师论文一等奖。

  7、谢荣萍、刘文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四川(西藏)赛区暨第九届四川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8、谢荣萍获得第四届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9、谢荣萍、宋珊、刘文获得“绚丽年华第十六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全国高校优秀指导教师奖。

  10、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首届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大赛“微课组”,相晓冬二等奖,张玉萍、宋雨霜三等奖。

  11、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首届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大赛“课件组”,张龙萍三等奖。

  12、宋雨霜获首届“川大师者·微光”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书评大赛、德阳市2023年优秀童谣文字作品成人组二等奖。

  13、向秋婷获第四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4、向秋婷等《语文学科教育学》团队,在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校级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获得“中级及以下组第三名”。

  (三)担任评审专家

  1、4月8-10日,曹佳丽受邀担任四川省教育厅与重庆市教委联合举办的首届川渝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评审专家,为师范生学科竞赛积累了宝贵的现场经验。

  2、11月,曹佳丽、黎千驹教授参加四川省大学生《星星杯》诗歌大赛创作类决赛评委。。

  3、曹佳丽、杨娟、黎千驹承担了北投集团联盟大学生诗歌比赛的初审评审工作,完成一千五百多份作品的评审任务。

  4、曹佳丽承担2023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申报结题、大创项目结题、校级培育教学团队终期评估验收相关专业课题的评审工作。

  5、蒋瑜、袁倩、谢荣萍、邱嫦娟等承担了“诗教中国”比赛校级评审工作

  6、12月1日,杨娟被选聘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提升教学质量

  中心完成近7800多名汉语言文学和法学本科以及中文专科的120多门课程、230多个班次的专业课教学。全校3000多名学生的普通话测试。

  (一)提升教学能力

  示范课与集体备课、磨课结合。持续推进资深专家和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团队集体备课、磨课、督导听评课相结合,从各个层面推进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

  本学期专家教授及资深教师示范教学共计20余节次,各教学团队开展磨课活动40余次,参与教师300余人次。

  (二)加强教学改革

  本学期新申报省厅级教改项目3项,共立项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1项、校级项目3项。

  1、袁倩 《立足课程思政的普通话教材建设》。

  2、曹佳丽《“产学研”+“书院制”——新文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3、杨娟《地方应用型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4、张玉萍《基于BOPPPS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学科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5、刘文《应用型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三)加强教学督导

  院级教学督导、教研室负责人采取深入课堂听课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积极成长,线下听课共计270余次。

  从教学督导反馈情况来看,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备课认真,教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但也存在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互动性不强等问题。

  五、鼓励科研交流

  (一)论文发表

  本学期本专业教师共计发表论文30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英文4篇。文学作品9篇,著作2部,社科普及读物1本。

  科研获奖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

  (二)科研项目

  新申报科研项目17项,含省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8项,结题5项。 如:

  1、许静的教育厅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女神》的虚词研究》。

  2、张通的省文旅厅项目《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保护》。

  3、闫永波的李冰研究会项目《都江堰市乡村文化治理研究——基于天马镇的实证分析》。

  4、袁倩的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一流课程视域下的“大语言”教学体系构建》。

  5、张玉萍的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基于BOPPPS的信息化微格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

  (三)举办讲座会议

  本专业共举办各类讲座10余次。并与北投集团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两项重要学术会议。

  1、“大数据背景下法学学科建设论坛”。7月3日举办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法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学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邀请了四川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实务界的多名专家参加。

  2、“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11月25日 在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学成功举行。张昊校长助理致辞。本次会议主题是“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年会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外知识产权法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参加。

  (四)学术交流

  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学术会议近20人次。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1、袁学敏、谢荣萍、朱世雄参加国际性会议“第12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并宣读了论文《<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碎片化叙事化研究》(谢荣萍)《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中的〈克拉拉与太阳〉》(朱世雄)。

  2、袁学敏、谢荣萍参加全国性会议第三届“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学术研究会,并宣读论文《<包法利夫人>的伦理叙事及教诲寓意》

  3、谢荣萍参加《中国与俄罗斯:文学译介与影响》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进行发言并参与了讨论。

  4、6月10-11日,冉华庆参加上海同济大学《第四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当选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委员并做主题发言。

  5、9月23-24日,许静在广州参加第八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

  6、11月11日,卢笑宇参加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

  7、11月17-19日 相晓冬参加第三届大西南文学论

  8、12月1-3日,袁倩、陈思轩在重庆市参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与国家形象研讨会。

  9、12月23日,闫永波、王舒在重庆市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农村法治论坛。

  六、促进产学研融合

  (一)加强基地建设

  今年,我们强化基地建设,努力拓展新基地。新建了7个基地。

  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文理文科实验中心)被四川省知识产权中心评为2022年度优秀教育培训基地。

  同时以评促建,逐步完善对弘博书院、法学实训室的建设。

  1、5月17日,文学专业与都江堰领川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2、6月19日,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民法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合作。

  3、4月7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基础立法联系点。

  4、10月26日,与《商界》集团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5、11月28日,与申浩(成都)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

  6、11月28日,与迅飞科技达成合作意向。

  7、12月7日,与四川业信集团签订双语文秘实习实训基地。

  (二)实习实训

  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机会。

  1、3月31日,冉华庆带队赴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学习。

  2、4月21日,杨娟、张玉萍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赴龙江路小学分校交流学习。

  3、10月,锦江区法院来我院选拔招聘法官实习助理8名。

  4、10月12日下午,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文科实验中心23名学生赴韩滩小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实习。

  5、11月28日,金堂县人民法院到成都文理文科实验中心文科实验中心模拟法庭实训室公开审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金堂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刘晓梅、书记员刘治琼及法警、金堂县人民检察院公诉人刘朝敏、被告人及辩护律师刘彪参与本次庭审。

  (三)服务社会

  1、冉华庆带领四位师生参与省政府《2021年度四川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报告》编写和校对工作。2020年1月4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任谢商华在“首届地理标志天府峰会”上正式发布了这个报告。

  2、1月10日,袁倩为南充市嘉陵区南湖街道办事处开《普通话讲座》。

  3、5月15日,宋雨霜受邀走进重庆市黔江中学开展讲座《与高中生谈写作》。

  4、2020年5月25日,应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邀请,法学专业教师鲍明明于“5.25”心理健康日,为该校四年级的小学生提供了一场名为:“关爱自己,法律相伴”的法律宣传活动。

  5、10月10日,肖春副教授应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信息技术分公司邀请,为该公司的党员同志开展“《民法典》视域下的夫妻财产制度”专题讲座。

  6、湛皖萍协助四川省旅游学会三线建设文旅专委会撰写“高校三线建设调研”立项申报书和实施方案,该项目于11月20日正式立项。

  七、促进人才培养

  (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良好成绩

  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数为187人,其中134人通过客观题考试,53人通过主观题考试。最终,51人考取A证,2人考取C证,整体通过率28%。

  (二)研究生考试取得良好成绩

  为帮助初试上线的同学做好复试、调剂准备,各教研室考研团队为学生考研复习、复试指导。中心67人被录取。

  (三)学科竞赛取得显著成绩

  我院重视学科竞赛,近年来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积极全省性和全国性赛事。从常规性的6、7项赛事,今年增加到将近20项赛事,其中全国性赛事增加到7项。

  学生获奖人数不断增加,获奖等次也不断提升。今年有170多人次获得全省和全国性赛事奖项。其中获全国性奖50个,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6项。

  比如:

  1、3月,川渝杯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原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获高中语文组二等奖1项、初中语文组一等奖1项。

  2、4月,在上海大学举办的“‘集佳杯’知识产权·中国故事”比赛获“故事撰写类”二等奖和“故事演讲类”三等奖各1项。

  3、4月16日,在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国家级)中,获二等奖1项。

  4、在第四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中,获得了全国特等奖及一、二等奖6项。其中,2020级汉语言文学吉萌萌同学获得了全国特等奖,是我院首次获此殊荣。

  5、在首届四川省大学生《星星杯》诗歌大赛创作类比赛中,我院学生获一、二等奖各1项。

  6、在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微课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16项。

  7、10月7日,在四川省第四届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中总获奖数量为36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

  8、11月3-6日,在第十二届“华文”全国高校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共获10个奖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9、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中,获得专业组二等奖6项,专业组三等奖25项,获得决赛奖47项。

  10、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四川(西藏)赛区暨第九届四川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特别命题中,共获34项省级奖,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6项。在普通命题中,获得了3项省级优秀奖。

  11、在11月12日,“兰台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我院获得二等奖。

  12、10月19日,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中文教育大赛(决赛)中,获得中国学生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13、11月,在全国“绚丽年华第十六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14、12月2日至3日,在海南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

  (三)指导学生大创项目

  文科实验中心教师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多层级、多渠道、多方式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法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立项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6项。

  文学专业新申报省级项目9项、完成省级项目立项3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8项、新增校级项目4项。

  2020年在中心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对我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特色建设需要进一步提炼,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在质和量上都需要提高,产学研融合需要不断探索等等。在明年工作中我们将针对问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让文科实验中心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