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实验中心2019年年度工作报告
一、引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文科实验中心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总结旨在全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来年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主要工作回顾
实验教学与管理
本年度,文科实验中心共承担了4个学院的31门课程实验教学任务,累计完成实验教学学时达13800小时。我们注重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通过学生反馈和同行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实验室建设与维护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新增了3个实验室,并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我们还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科研与技术服务
文科实验中心不仅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工作。本年度,我们为2个科研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协助完成了2项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本年度,共有5名教师参加了专业培训,15名教师在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4门创新实验课程,并组织了7次创新实验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工作亮点
实验教学改革
本年度,我们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了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实验设备,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效率。
科研成果丰硕
在科研方面,我们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实验室设备老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分配,确保各学院和课程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均衡。
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加强与校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宽科研和技术服务的领域。
其它工作总结
(一)教学基本工作
1、课堂教学。面对激增的教学规模和学校授课教室紧张、疫情影响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全体教师任劳任怨、积极配合,圆满完成了6800余名学生、210多个班级、110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文学专业还承担了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的教学工作。
2、论文与实习指导。2019届毕业论文工作已顺利启动,截至11月30日,论文前期指导工作已全部顺利完成,学生已经进入初稿写作阶段。
毕业实习指导工作已经开展。2023届毕业生实习分组工作已经完成,后续指导工作正按要求顺利开。
3、其他教学。杨娟、蒋瑜、袁倩老师承担了全校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共完成3000余名学生的测评任务;项乙朋等老师还承担应用公文写作等课程的校外单位培训工作。
4、获得荣誉。文学与语言学教研室荣获2019年成都文理中心“优秀教研室”称号。
(二)教改与课程建设
以教学改革为先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为重心,推进BOE等新教学理念的落实落地。
1、教改项目。中心本年度共计有教学改革项目14项。
如:如曹佳丽的四川教育厅首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汉语言专业“书院制”培养模式研究》;徐学东、王汝喆、杨智等《中华优秀法治文化融入法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冉华庆、申阳涛、闫永波等《知识产权法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肖春、曹继明等《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蒋瑜《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文科新型人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体系改革》;杨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生乡土情怀培养的体系构建》等等。
2、一流课程建设。校级一流课程3门。曹佳丽、蒋瑜、谢荣萍《中外文学与人文经典名篇导读》;袁倩、项乙朋、许静《现代汉语》;杨娟、张玉萍《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已被认定为2022年成都文理中心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为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打下基础。
3、慕课建设。曹佳丽、蒋瑜、谢荣萍于暑期依托独立撰写出版的教材完成了《中外文学经典名篇导读》的慕课课程建设,目前已上传至“智慧树”学习平台,填补了文学专业线上教学、慕课建设的空白。
(三)教学质量保障
1、听课、查课。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工作,中心院级督导小组成员及各教研室正、副主任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查课40次,听课340余节次,并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记录与意见反馈,督促改进。
2、磨课。各教研室依托各课程团队、教学团队开展了40余次磨课专项活动,参与教师100余人次。
3、示范课。中心邀请专家教授和资深教师为青年教师示范教学10余次。为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提供了学习的良机。主要有:
(1)5月12日上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凯教授进入到本专业的一线课堂,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示范;
(2)9月29日,宋雨霜的公开示范课《文学语言特征五性说》;
(3)10月13日王志兵副教授的示范课《写作中的文学思维》;
(4)10月语言学教研室许静等公开课《元音与韵母》;
(5)10月20日中午,文传与文秘教研室李华的《<新媒体概论>——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示范教学;
(6)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王娟等《百合花》现当代文学文本赏析为专题公开课;
(7) 10月13日、10月17日、10月24日,黎千驹教授开设了《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系列示范课。
二、科研工作与学术交流
(一)科研成果
1、科研论文。论文发表共计33篇,其中核心6篇。
如冉华庆《Trademark Portfolio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2022.(1);曹佳丽《论袁宏道小品文的自然生态美与精神生态》《重庆大学学报》增刊;蒋瑜、黎千驹《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及治理策略试探》《武陵学刊》2022(5);肖春《网络时代的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法律规制研究》《宁德师范中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杨艳《基于CiteSpace 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知识图谱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鲍明明《中国植物新品种权现状及法律保护研究》《分子植物育种》2022.(1);谢荣萍《全知全能叙述者”与“有限人物叙述者的冲突”——论<奥勃洛莫夫>中“美丽的错误”》(《文学天地》;王少龙《本雅明:“救赎”经验的时间意识》《西部学刊》;许静《<现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延安职业技术中心学报》2019(1)等等。
2、教材、专著。出版教材、专著2部。杨娟主编,陈诗、向秋婷参编,《现代教师素养》(ISBN 978-7-3091-6196-0)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鲍明明《面向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ISBN 978-7-5158-3431-3)),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9年5月。
3、获奖情况。获奖文章7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1篇。
如:赵倩、冉华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与乡村振兴衔》获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舒、闫永波等《烟草职务创新成果转化实施路径及完善建议》获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论文二等奖;牟杰《农民工法律援助困境及对策》荣获第二届四川省法律援助高端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宋雨霜原创童谣《中江挂面》获得“2022年四川省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成人组一等奖。
(二)科研项目
中心共计科研项目31项,其中:省级2项、市厅级8项、横向课题3项、集团和校级18项。
如:冉华庆《盐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以地理标志保护为视角》2022.5-2023.5、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冉华庆《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与风险防控研究》 2019.6.27-2019.6.26 成都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许静《后疫情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研究》(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一般项目);张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保护》(2022德阳市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曹佳丽《地方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书院制模式建构研究》北投集团;《古代文学“弱叙事”文本中的空间理论应用研究》;马林贤《19世纪初期英国女性作家宗教意识研究》等等。
(三)讲座及论坛
本年度中心开展各类讲座16次。各类讲座的举办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主要有:
1、12月15、16日汉语言文学专业邀请省内外专家在线上开展题为“应用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的会议,来自各高校、各行业、各专业的专家分别从师范生培养、新闻传媒类课程的实践性、一流课程一流学科的建设、天府文化与大文科人才培养等角度进行了阐述、讲解,本专业骨干教师、学生代表参与并展开讨论;
2、3月31日,袁学敏教授《<红楼梦>赏析》;
3、5月5日,黎千驹教授《学术研究要注重八性》;
4、9月13日,淡乐蓉教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特点和重大意义》;
5、9月13日,马林贤教授《西方爱情故事的文化解读——以<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6、9月13日,刘文老师《“五四”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等。
(五)学术交流
本年度中心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学术会议15人次。如:
1、冉华庆参加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
2、谢荣萍参加2021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蒲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述评——兼论“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接受》;
3、刘文参加国际性研讨会“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暨“新文科”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4、杨娟参加龙泉驿去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5、申阳涛、韩笑参加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办,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宜宾中心)基地承办的“四川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站、培训基地观摩及实践体验活动”。申阳涛代表我校知识产权基地做了汇报交流。
6、6月28日,四川文理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党总支书记岳臣忠带领四川省知识产权(四川文理中心)基地负责人一行来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成都文理中心)基地交流。
|